EN
新闻中心

《CANGO 车视界》智能汽车投资热潮来袭 这些领域未来可期

发布日期: 2021-02-20
分享:

资本世界有一个精辟的总结:特斯拉是装着四个轮子的iPhone手机。

时至今日,将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看做载体,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商业革命、经典投资案例和一个又一个的造富故事。而“装着四个轮子的iPhone手机”,也为智能汽车带来了三层深意:其一,汽车将从奢饰品转入快消品;其二,汽车行业将随着特斯拉的出现进入新能源时代;其三,智能汽车的成熟将带来汽车智能时代。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划将于2035年实现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从年销量不足万辆到突破百万辆,我国智能汽车产业正向中高级阶段发展,也日渐成为引爆资本市场的热门概念。

其实,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智能汽车品牌频频融资,互联网时代诞生的多位明星企业家都有了一个“造车梦”。数年来,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额度数以十亿计,创下一次又一次的融资新高度。2020年,先后在美股上市的蔚来、理想、小鹏更是迎来了股价首次大规模集体攀升,市值突飞猛进。

另一方面,在“带头大哥”特斯拉年度50万辆交付的惊人目标之下(特斯拉全球销量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近32万辆),造车新势力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以2020年11月为例,蔚来交付5291辆、理想交付4646辆、小鹏交付4224辆。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造车新势力展现了惊人的爆发力。随后,2021年开年,特斯拉Model Y降价超过15万,更是引发了单日10万台的现象级事件。

而更重要的是,由智能汽车而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来临,品牌、制造、渠道、技术、金融、物流、消费、生活习惯等多维度改变,而这样的改变也带来了强大的投资动能。

1、出行平台服务

据乘联会数据统计,自主品牌是国内智能汽车销售的主力军。即使当下4S模式仍然是汽车销售的主要模式,但国内多家自主品牌在销售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及投资,投资合作了大量汽车超市、品牌体验店、服务中心及社区店等新模式。不仅如此,多家智能汽车厂商在线下布局新网点的基础上,还在线上拓展与美团、京东、天猫等电商合作,探索线上预约、线下体验,合伙人制度,网上直销等多种销售方式。

不仅如此,出行市场也是智能汽车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随着出行市场扩大,智能汽车厂商纷纷投资孵化自己的汽车出行平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汽车厂商先后成立了包括首汽约车、曹操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欧拉出行、有鹏出行、如祺出行等多家出行公司。

厂商投资建立出行平台背后,其在销售车辆的逻辑上与传统出租车租赁公司相似,其规模更大、标准化更强。尤其具有平台属性,业务横跨全国多个城市的平台,更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厂商消化产能的重要选择。

当然,除销量考虑外,面对当下整个汽车产业的变局,单纯的汽车制造商身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转型出行服务商是目前汽车企业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中在移动出行领域的布局正是转型的重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在经过前几年快速扩张阶段后,由于未与城市规划、监管政策等协调发展遭遇诸多难题,其2020年融资事件较少,但整体融资规模也超过100亿元。经过市场的不断检验,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出行平台,几乎都带有独特的商业逻辑和突围思路,强资本、大流量、主机厂各自卡位,等待市场的下一次爆发。

另一方面,汽车厂商与出行平台的合作不断深入,已经延伸到制造端。2020年11月16日,滴滴出行和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D1正式发布。这是国内第一款专门为共享出行打造的电动汽车,不论外观内饰、软硬件配置、性能安全,还是购车用车成本,都充分考虑了司机、乘客、资产公司和运营企业的需求,将多方痛点逐一解决。

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表示,D1是第一款不按照整车付费,而是按照公里付费的汽车。设计D1之初,就在营运车辆更高利用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里程成本”,即一辆车从出厂到寿命终结的所有成本,包括每公里费用、零配件折旧等。

新的流通渠道、新的消费模式、新的金融产品,滴滴的此次合作,或许可谓“主机厂+出行平台”的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道路,出行平台的下一次爆发值得期待。

 

2、人机交互

除出行市场外,投资人重注的另外一个市场更具有科技含量——车载系统及人机交互。与PC时代和移动时代不同的是,人机交互在汽车场景中将发生颠覆性变化。造成智能汽车操作不同于移动端系统的沉浸式操作方法的原因在于,车载系统使用时,即在驾驶过程中,用户95%的精力在于聚焦驾驶行为上,只能抽取5%左右的精力与时间来操控车载系统。而因为场景不同,也造就了承载信息的载体发生巨大变化——由文字向语音、动作等方式转变。

经过统计,用户的视线和注意力专注在车载端的时间,无法超过3秒。在3秒内,如果用户操作失败,或再次重复操作直到任务完成,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试错成本巨大。因此,决定了车载系统的功能逻辑、信息布局都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具体达成的结果为,人机交互设计紧扣实际场景下用户需求与交互行为规则加以布局,保障信息传递效率极高。

未来,大量物理按键将被其它输入方式取代,尤其是触摸及语音方式。触摸控制将提升其精准度,并研发有效的反馈机制,同时手势控制在中高端车型上的应用也将得到扩展。而语音控制的便捷性和人性化,随着AI技术进步,也将成为主流交互方式。此外,生物识别技术可在疲劳监测、眼球追踪等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以语音系统为例,目前通过“通用语音识别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两类技术来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

第一,通用语音识别系统主要用来识别、区分并核实每个说话者的声音,代表企业是百度,准确率达98%,达到近乎成熟的境地,语音交互支持不同语言种类及方言;

第二,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主要为自动理解人类语言,接近人类的思维模式,代表企业是科大讯飞,准确率达70%,仍有可突破的空间。

而车主面部手势识别的技术,主要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其作用为根据图像提取面部、图形信息,代表企业为商汤科技,准确率达到99%,几乎达到成熟产品的水准。

在上述的应用中,以互联网科技巨头BAT和华为等企业为主,其次在AI应用领域科大讯飞、思必驰、商汤科技和依图也都各有所长。其中,科大讯飞IPO已经超过10年。商汤科技、依图和思必驰也处于无限接近上市的阶段。

 

3、车载信息娱乐

此外,智能汽车内“藏着”的智能设备及软件服务也是近年来投资重要阵地。目前,最显而易见的智能汽车中与消费相关的几种功能主要为导航定位、多媒体、车辆服务、消费支付、通讯社交五大领域。

第一,导航定位。目前,该领域主要包含同步精确定位、实时路况、最佳路径、3D路线指引、三维导航、地图精准导航等。

目前,按照专业人士的分类,提供位置的有三类公司:第一类为底层图商,提供基础数据,代表为四维图新、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第二类为地图服务商,为出行、外卖、物流等场景提供解决方案,代表为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第三类为应用商,将解决方案落地化,代表为滴滴出行、美团点评等。

从车载导航来看,目前,四维智联和百度地图占据较为领先的位置。2020年初,特斯拉官方宣布其地图数据服务商将更换为百度地图,后者将为特斯拉提供中国境内的地图数据服务,特斯拉在中国的车机导航系统将基于百度地图的数据服务更新发布。后者宣布在国内首发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API,为特斯拉提供底图展示、实时路况、POI检索与路网等地图数据服务,旨在提升特斯拉的导航体验。而在此前,特斯拉服务商主要为四维智联。

第二,多媒体。目前,该领域主要包含收音机、音频播放、视频播放、移动电视、电子相册、生活资讯查询、游戏等。

目前,造车新势力主要应用的是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酷狗音乐和QQ音乐等。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内容性媒体应用在智能汽车中的使用频度和应用强度仅次于导航。 其中,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以个人投资者身份,2亿投资考拉FM母公司车语传媒。

第三,车辆服务。目前,该领域主要包含监控防盗、呼叫服务、道路救援、远程诊断、辅助驾驶、车辆保险、座椅及空调控制。

以道路救援为例,目前,主要创立于O2O兴起的时代,大部分未获得融资,或仅获得1-2轮融资,武汉绿岛救援在2016年8月登陆新三板。该类型业务,110是最大流量入口。此外,i跑救援App曾在2018年获得华盖资本天使轮融资,主打车主用车和出行的救援软件,车主可通过GPS定位联系附近汽车救援店铺,选择下单等待商家来进行维修。

第四,消费支付。目前,该领域主要包含智慧加油、车内支付、多支付平台、购物消费、购买电影票、外卖和机票等。

目前,该领域仍为出现平台级企业,考虑到支付牌照等因素的原因,该类型服务应主要集中在造车新势力及移动支付巨头身上。

第五,通讯社交。目前,该领域主要包含蓝牙通讯、移动无线网、车载短信、电子邮件、车载微信、移动办公等。

目前,该领域中,造车新势力已经带头着手操作,在App中做车主认证,提供圈子内的社交平台,但主要为陌生人社交,腾讯及一种互联网巨头能否根据汽车场景的不同,再次抢占汽车场景的社交仍未可知。

  

4、汽车摄像头和雷达

除车载软件外,智能汽车由于普遍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硬件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衍生了大量投资机会。

例如,由于智能汽车的行驶判断逻辑,与人类走路相似,首先眼睛发现障碍物和路线,然后大脑分析,作出躲避障碍或直行的决策。智能汽车的眼睛,主要是由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GPS定位等构成。而摄像头、雷达等传感装置,主要负责收集车身周边信息,确定车辆的位置。

目前,特斯拉对于车载传感体系匹配具备较为完整的理解,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长期处于学习状态,而根据马斯克通过公开渠道发声作出的判断显示,特斯拉在未来的传感器匹配方案上,也不会轻易作出大幅度改变。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车辆标配为8个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

此前,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基本上沿用了特斯拉的方案。但根据各平台官方途径的消息,未来,众品牌均有计划搭载激光雷达。小鹏方面声称,未来将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的融合方式来实现自动驾驶。

2020年广州车展期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总裁王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的激光雷达已经成为车企抢购的爆品,并考虑在近期做一个激光雷达产品的整体发布。同时,华为方面也通过公开渠道透露,正在研究激光雷达,除提高激光雷达的精准度外,还要把价格降到200美元以下。

《CANGO 车视界》智能汽车投资热潮来袭 这些领域未来可期

以说,各种雷达的精度提升和成本下降,极有可能为造车新势力的品牌性,添加重要竞争壁垒。

目前,生产激光雷达的品牌主要有以下几家:

其一,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禾赛科技”)成立于2013年的美国硅谷圣何塞,2014年总部迁至上海,专注于开发激光传感器。禾赛已完成天使、A、B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3.8亿元人民币。合作客户有宝马、德尔福、德国大陆、爱驰亿维、智行者、Roadster.ai、景驰科技。

其二,速腾聚创 (RoboSense)注册于2014年,初期由哈工大博士团队创建。2018年10月,速腾聚创完成战略投资,融资额超3亿人民币,本次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的菜鸟网络、上汽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尚颀资本、北汽产业投资基金。

其三,北京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科天绘”)成立于2005年,是长期专注于激光成像雷达技术及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开始融资,已完成种子轮、A、A+轮融资,但具体累计金额并未披露。其合作客户有菜鸟、京东。

其四,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简称“镭神智能”)成立于2015年。目前,镭神智能的合作客户有吉利、东风、陕汽、地平线。

其五,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醒光子”)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中外合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设于北京海淀区,专注于固态激光雷达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用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制定与服务,秉承“做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人眼睛”的经营理念。目前,已完成A、A+、B、B+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IDG资本、顺为资本、凯辉基金(法雷奥LP)、达泰资本、凯思博投资及科沃斯机器人,且激光雷达产品已实现量产,合作客户有奥迪。

另一方面,生产毫米波雷达的企业则较多:

其一,北京凌波微步信息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毫米波雷达研发商,产品包括中距离前向预警毫米波雷达和近距离侧后向预警毫米波雷达,可应用于汽车、轮船、飞机、导弹、安防等领域。投资方包括轻舟资本、1898创投、久友资本等。

其二,蛮酷科技,成立于2019年4月,并先后获得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

传感器领域因其特殊的行业特性,并未在创投领域引发大范围讨论,其重点原因主要为:其一,制造业增长能力有限,投资回报率不如此前的互联网行业高;其二,现有可应用的领域有限;其三,以主机厂为核心的研发团队拥有团队、时间、资金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但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智能制造时代来临,未来将逐渐在智能汽车和诸多领域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5、新基建:智能汽车的基础设施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充电桩与换电站的在城市中存在的密度,无疑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足够的充电桩,对用户购买的“后顾之忧”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强力的政策指引,大量资本在2015年开始涌入。企业为拿到融资开始了“跑马圈地”式的疯狂扩张。然而运营不善及资本退潮,导致多数企业在盈亏基准线上不断挣扎;同时由于用户基数较少,流量思维下的规模效应难以实现,投资机构因此愈加谨慎。初步统计,在充电桩领域,2019年的融资数量较2016年减少了约50%。

自2020年来,新基建引发的巨大虹吸效应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会吸引更多新玩家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赛道,预计少量优质企业将在短期内得到新一轮的大量融资,而通过优化运营提升的盈利能力将成为拉动新一轮融资的关键。

目前,仍然存活良好,并通过融资持续扩张的平台为数不多,多家企业宣布退出充电桩市场,死在了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

其一,特来电是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的建设、运营及互联网的增值服务。2016年,特锐德与国开国际投资共同投资组建。随后,2020年1月宣布获得13.5亿元战略投资,投资方包括众多基金及企业。

其二,爱泊车成立于2015年,提供泊车、通行、充电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及产品服务,推出了AIpark City城市智慧泊车管理系统、AIpark One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AIpark 天眼及AIpark APP等系列产品。

其发展也更接近互联网平台的资本逻辑,2017年获得A轮融资后,先后获得高榕资本、中金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并在2020年完成了C轮、C+轮、D轮、D+轮共计4轮投资。

另一方面,除了充电桩模式正在酝酿爆发之外,其他模式也正在快速发展。2020年8月,蔚来成立武汉蔚能电池,用户在购车时不需购买电池包,根据自身实际使用需求选择租用不同容量的电池包,按月支付服务费,并且和电池购买用户一样,可享受换电服务和电池灵活升级服务。

当月,武汉蔚能电池迅速宣布,获得由宁德时代领投,国泰君安和湖北科技投资集团跟投的2亿元人民币。随后,又获得国泰君安领投,宁德时代、天际资本、三峡资本一众投资机构跟投的亿元以上投资。

此外,大众方面也提出了移动充电机器人的想法。2019年底,大众首次展示了移动充电机器人概念,并在2020年底制作出样机。大众方面表示,希望在电动汽车快速普及的当下,用创新方案快速迭代充电基础设施。“有了它,我们几乎可以让每个停车场都实现电动化,而且无需任何复杂的基础电力设施改造。”大众汽车零部件开发部门负责人马克·莫勒说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智能汽车的不断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并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习惯、不同的领域会逐渐迸发出优秀的企业。在消费领域、应用领域、后市场、渠道、新材料等领域均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其中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创新机会。


媒体问询,请联系:

叶菡

电子邮件:yehan@cangoonline.com

陈晓芸

电子邮件:chenxiaoyun@cangoonline.com